金门战役中,粟裕提出“三不打”,叶飞拒绝执行?专家:没这回事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4:23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近些年来,金门战役成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。金门战役是发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一次战斗,但最终结果不尽如意,成为了解放战争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。

关于金门战役失败的原因,虽然早已经盖棺定论,但金门战役的亲历者肖锋将军提出了另一种观点,

那就是有些将领违背了粟裕将军的“三不打”原则,真是如此吗?

肖锋将军在《难忘的教诲》,首先提到了“三不打”

金门战役的时间发生在1949年10月,是在解放战争的末期。这场战斗主要是为了解放台湾,统一全中国。但结果不尽人如意,最终全军覆没,九千名战士因此丧生。这与解放战争前期的势如破竹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消息传来之后,国内舆论一片哗然。

关于金门战役究竟为什么失败,失败的原因。无论是中共中央,还是下到28军,大家都认为

失败的原因就是浮躁和轻敌所导致的

当时,毛主席在战败之后,在各个军区和各大野战军都传达了一个指示,也认为解放战争的后期,许多的干部还有领导还有干部都有了轻敌的思想以及急躁的情绪,还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,千万不要重蹈覆辙。
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,对于金门战役的失败,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。肖锋是金门战役的

前线指挥官,28军的副军长

,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。在金门战役开始的时候,肖锋向三野的前委提出,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,才能够攻打金门。

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后,领导人粟裕同意了,这个三个条件,就是所谓的“三不打”指示。叶飞是10兵团的司令员,他在金门战役时,违背了粟裕的指示,强硬命令将士们发起进攻,导致了战争的失败。

肖锋的说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,主要是开始于

《一代名将,回忆粟裕同志》

这本书籍,主要是为了纪念粟裕,其中一篇文章《难忘的教诲》,就是肖锋将军写的,他提到了粟裕的“三不打”。

以原敌25军108师12000人计算,只要是有一个团的增援就不打;第二,没有一次运载6个团的船只不打;第三,要求山东沿海或者苏北挑选6000多名经受考验的船工,这些人没来也不打。

所谓的相关电报和文件,肖锋本人称丢了

除了《难忘的教诲》这篇文章之外,在

《肖锋日记》

也有多处提及。日记中有7天,先后有9次提到了关于“三不打”的事情。其中在10月13日的时候,记载得尤为详细。

所谓的

“三不打”

,就是:第一,胡琏兵团增加两个团不打;第二,不备足6个团不打;第三,请从苏北、山东抽调3000名船夫,不到不打。

关于肖锋提到的“三不打”,只有他本人提到,而亲自提到这件事的人都没有指出。学者洪小夏先后来到了各地的档案馆,查阅了很多的资料,但都没有与肖锋相似的记载。此后,他还找到了亲身经历战争的当事人,也是无果。

为了寻求事情的真相,洪小夏在1991年的时候,亲自找到了肖锋,询问他关于日记中记载的这些电报,最后都去哪里了?肖锋回答,

这些资料在三野、10兵团是有的,但后来不见了。

后来,肖锋还相继找到了

王德

,他也对“三不打”有所记忆,最后查来查去,才想起也是从肖锋书中得来的消息。文中的内容因为和粟裕将军打仗的风格相似,也就信了其中的内容。

肖锋将军

后来,在各处的档案和电报中,洪小夏又查阅了相关的电报,都确实没有发现类似的记载。

拜访了叶飞将军本人之后,他自己也否定了肖锋将军的说法

从各方面角度,粟裕也确实也没有理由会提出所谓的“三不打”。有人可能会拿粟裕将军曾经和叶飞有过一次不愉快的过节,那就是“

南阳事件”

。笔者在前文中有介绍。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。

58年粟裕落难的时候,叶飞也没有因此落井下石。所以,叶飞将军基本上是不可能因为私事而违背粟裕的指示,或者是不承认。

上海师范学院学者洪小夏

所谓的“三不打”,合理性如何?

就从这“三个不打”来看,先看第一条,增援一个团不打,从10月13日的

《攻击厦门守敌命令、作战命令》

中提到:18军的11师和20在金门附近,这样看来,哪里只是一个团?所以,第一条就pass了。

第二个不打,也从未在船只的准备中体现,因为在各种文件中都未将6个团一次运载定为标准。更何况,第1梯队中只能运3个团。所以,第二种说法也不可信。

第三个不打,肖锋指出,要挑选3000或者是6000个船工,必须到了才能打。这个建议是在10月13日提出的,离打仗的时间满打满算就有10天,又要训练,又要编组,还要熟悉情况,10天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。更重要的是,战争结束之后,都没有见到这批船工。

所以说这所谓的“三不打”,基本上是不可信的。亲历者

张曼村

在病床上写回忆录的时候,也没提过。历史研究的方法讲究的是孤证难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孤掌难鸣。从现在的各方面资料来看,都不能证实所谓的“三不打”确实存在。

但是就在肖锋文章公布于众之后,很多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,

吴瑾瑜

先生将肖锋提到的三个条件概括为“三不打”,还写进了《粟裕将军的建军与治军》当中,其说法有了些许的改动。

在后来的徐焰《金门之战》、洪湖明的《血岛》、卿芒的《台湾海峡风云纪实》中也提到这点,其说法也愈演愈烈。

粟裕本人也总结过金门战役失败的原因,与毛主席说的如出一辙,在特给兵团的电文也自我检讨,认为是轻敌和急躁所导致的。

如果真的有所谓的“三不打”,如果有新的史料出来,才能令人信服。

叶飞肖锋粟裕洪小夏金门战役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